“中国好人”肖剑锋

发布时间:2021-05-01 08:37 来源:邵阳文明网 作者:林承海 编辑:邵阳文明网

高高的个子,朴素的衣著,平静的眼神,沉稳的步履。这就是刚过知天命之年的肖剑锋先生留给我的印象。

从住过桥洞、睡过坟场,食不裹腹的打工仔,到广东东莞新宁商会会长、“中国好人”“最美扶贫人物”“最美乡贤”“邵阳市道德模范”“全国文明家庭”,肖剑锋这位爱心企业家,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一路汗水一路歌。几十年来,他沿着“好人”之路奋力前行,一刻也没有止步。他用个体的“好人”实践,传承了雷锋精神,他“暗香浮动”的“好人”故事在夷江大地上传递,并沁润着、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见义勇为播善念

很多人知道肖剑锋是一个勤劳朴实、乐善好施的企业家,却极少有人听说他曾经还是一位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优秀少年。42年前一个严冬的早上,肖剑锋还只有10岁,他走在上学路上,突然发现前面不远处的小同学从结冰的桥上掉进了河里,听到呼救声,他急忙冲上去,丢掉书包就跳到近2米深的小河里,一手抓着河岸上的小树,一手奋力将小同学拉上岸。事后,被救者蒋斌父母感激万分,学校特意为肖剑锋颁发了一张“舍己救人小英雄”的奖状,称赞他是学校里的“小雷锋”。从此,雷锋精神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他以雷锋为榜样,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前往广东湛江市耐火材料厂打工做压砖工。次年夏天,他正在休息时,邻居宿舍突然起火,他看到烟雾后奋不顾身冲进大火中,救出一个小孩,并通知了厂领导,大家齐心协力,大火终于被扑灭,但肖剑锋头部、手部多处受伤,至今还留有明显的伤疤。

慷慨解囊乐助人

为了改变家里的贫穷生活,他1988年初次去深圳打工时,睡过坟地、住过函管,历尽艰辛。后来,他又多方贷款3000元考上了实习驾驶证,并先后在广东佛山开大货车,在深圳开公交车;他的妻子从最初的流水线工人干起,夜以继日地劳动,精打细算地生活。通过10年的苦拼,他们慢慢积累了一些财富,他们用打工赚来的所有积蓄开始新的创业,来到东莞市开始办厂。为了企业的生存发展,他夫妇俩找货源、拉客户,起早贪黑地忙活,历尽磨难。

肖剑锋事业陷入绝境时,曾得到东莞老板梁某帮助,无抵押无借条,借他20万元。天道酬勤,生活不会亏欠努力奋斗的人,他们夫妇用20年的时间,完成了从打工仔到农民企业家的人生转变。难关过去,否极泰来。他要把得到的帮助,传递下去。

经济条件改善后,他助人为乐的情怀更浓了。近些年来,他和妻子肖和青向地方捐资200多万,向他人捐助40多万,其中助学20多万元。他是不挂牌的“民间残联”,孤寡老人、寒门学子的“保护神”。

在广东,一位仅有一面之交的江西电工患了癌症,其妻子是残疾人,3个儿女正上学,肖剑锋先后4次去看望并为他家捐资2万元。长沙轮椅女孩龚莹和广西轮椅女孩王丹举办新书发布会没有钱,肖剑锋获悉后送了2万元,帮两个特殊女孩圆了梦。湖南东安县困难学生周楚亮父亲生病早逝,他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每年捐资4000元共计1.6万元;2010年,新宁县丰田乡丰田村特困学生小陈考上湖南大学,此后又考上研究生,肖剑锋前后共资助他8年;新宁县回龙寺镇塘尾头村特困学生王森林考上长沙医学院无钱上学,他每年捐资5000元共计2.5万元。

肖剑锋夫妇热心公益事业,先后为汶川地震灾区、崀山申世遗、崀山脐橙文化旅游节、县里抗洪救灾及健康扶贫、抗击新冠疫情共捐资50余万元,为回龙寺大桥建设和村田村道路硬化捐资26万余元。他情系中华传统文化,为恢复新宁金城书院,2018年他带头捐资10万元......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受他鼓舞,更多“雷锋”在他身边出现。2020年5月,在广东惠州打工的湖南新宁人唐胜平为救落水者,将生命永远定格在32岁。作为东莞新宁商会会长,肖剑锋发动老乡募捐,送别英雄的队伍,绵延几里。被救者马钻嘎是个打工的残疾人,他竭力补偿,泪言“永远学习唐胜平”。惠州好心人深受感动,愿抚育唐胜平两个孩子,“也算是对英雄的报答”。

善行默默传递,雷锋精神才能自然流动,让人脚下有力,行有依归。

租赁荒山种油茶

三十年艰辛,他从穷小子变成东莞市裕锋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老板。钱从无到有。然而,财富怎样转化,才最有价值?

新宁县回龙寺镇村田村(原增桥村),是肖剑锋的故乡。“肖总,你们在外面发了财,能够回村里干事业,带动家乡人致富就好了。”2015春节,夫妇俩回到村里和村干部座谈时,村干部无心的一句话,让肖剑锋肖和青夫妇陷入了沉思。

面对老家乡亲们发出的求助和企盼,他想起那年南下,妈妈向邻居借来200元盘缠——邻居卖猪所得。这钱,是他财富人生的起点,更是他永远感恩故乡的理由。

肖剑锋和妻子肖和青商量,决定回乡租赁荒山,种植油茶。次年注册成立了新宁县裕锋高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包千亩荒山,挖水沟、修公路,两年内水电路“三通”,生态产业扶贫基地初备。

钱从何来,都得从自家口袋里掏。前后4年,他共掏了2000多万,“已经大大超出预算”。有人说他傻,放着“老板”不做,粗茶淡食旧衣裳,还搭上全部家当,不值!肖剑锋却说值!“为了回报家乡,必须苦苦支撑”。

这句“回报”,是真金白银;是留守老人有活干,残疾人、贫困户有收入;是1200亩油茶花开,红的白的黄的,开满山岭,红彤彤的果实,挂满希望。

在乡情、财富的天平上,他倒向乡情,倒向更多人的幸福。人与人的境界差别,有时就体现在取舍之间。

殷殷丹心助乡亲

扶起内心的希望,就是扶贫的最大公约数。一双双满怀希望的眼睛,让肖剑锋愿意倾力相“扶”。

那是残疾人李三秀的眼睛。她左脚天生无趾,走路不便,借钱养羊,却病死几十头。“这么多羊,我买下,归你养,我开你工资。”李三秀听了,热泪盈眶。

那是深度失聪者李小毛的眼睛。他曾心如死灰,肖剑锋接他到农场上班,“把基地当作家,把我当亲人”。胆小的李小毛,眼里燃起火苗。

那是花甲老人肖祥顺的眼睛。夫妻俩带着38岁失智儿子来应聘,一家三口每月收入6000元。皱纹在他笑眼里舒展。

还有残疾村民肖件明的泪眼。年过花甲的肖件明,是村田村一组村民,妻子三级残疾,干不了农活。2011年前,肖件明借款5000元买了10头羊,期待养羊致富,但4年后,因为羊染上病,他不但没有致富,还欠下4万多元的债务,一家人在债务中艰难度日。2016年9月,为了还钱,肖件明准备把43头羊卖掉,买羊的人知道肖件明急需要钱还债,使劲打压到16000元。他焦虑地找到肖剑锋帮忙。肖剑锋说:“我2万元把你的羊买了,你就帮我喂,我每个月付你1500元工资。”肖件明听说后,感动得老泪纵横。

村田村是省级贫困村。2019年4月时,全村还有40户未脱贫。“没脱贫的,全部到我这里来,保证大家有事做,全部脱贫!”肖剑锋的这个表态掷地有声,向全村贫困户发出总动员,优先残疾人就业。让没有脱贫的村民,全部以各种方式入股进公司工作。他就是通过这样一件件看似简单的小事,努力铺就了向上向善的道路。

如今,村田村全村脱贫。肖剑锋的生态基地欣欣向荣,油茶山连山,稻田翻碧浪,脐橙、玉米、猕猴桃飘香,鹅鸭欢叫,孔雀开屏,呦呦鹿鸣。种植油茶林1200余亩、脐橙50亩、玉米30亩,栽植红豆杉、金丝楠木共1万多株,养殖梅花鹿40头。

生机盎然的油茶基地,平坦宽阔的水泥马路,宣传文化长廊、篮球场、文体健身角,邵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惠及全体村民。新安装的50多盏太阳能路灯,更是为乡村振兴接续光明。

良好家风践孝爱

家风,是来自人生原点的建设。良好家风,涵养一个“好人”的养成。

小孩成长中的任何言行举止,都是因为有父母这面镜子。肖剑锋夫妻助人为乐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女儿。

肖剑锋南下广东时,二女儿肖霞才6岁,留在外婆家。外婆有位邻居蒋冬娇,年过八旬,每天驼着背,一路蹒跚,摇井打水。6岁的肖霞看到了,帮她摇水。一老一少缓慢抬水的身影,定格在贫瘠的山村。

长大后,肖霞常去给老人家挑水、扫地,承欢膝下。老人家有好吃的,也要留一口给她。一老一小,亲如婆孙。

1998年,蒋冬姣丈夫肖盛林去世,外界才惊闻他是远征军老战士,深藏功名50年。从此,肖剑锋父女将蒋冬姣纳入自己家庭,肖霞常去照顾,很是孝顺。蒋冬娇100岁时,肖家为她办了酒,请来村里长寿老人。第二年,蒋冬娇安然辞世,肖剑锋和肖霞一起承担费用,按长辈之仪热热闹闹的安葬了老人。

肖霞的孝亲事迹,感动三湘四水,她先后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解放军报》《湖南日报》《今日女报》湖南电视台等20多家媒体报道。2016年,肖霞获评邵阳市道德模范提名奖、湖南省“三八红旗手”,并获得感动湖南人物提名奖、湖南百名大学生优秀党员、“最美湘女”和2017年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等荣誉。2017年3月,肖霞就读的湖南商学院成立了“肖霞号”青年孝爱践行团队。2017年6月在毕业典礼上,刚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毕业生的肖霞,向“肖霞号”捐出了自己的3万元结婚礼金,用于践行孝爱事业!

2018年3月,肖剑锋正在湘潭大学读二年级的小女儿肖嘉英 ,把省吃俭用的6000元钱捐给湖南会同县妇联,用于资助10名特困家庭小学生。《湘大女生省下生活费资助山区孩子读书》的新闻,成为2018年3月学雷锋最具有正能量的报道,感动了无数人。

习近平总书记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

多年来,肖剑锋涵养家风,虽然一家人长年聚少离多,但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女儿们的心里种下了一粒“好人”的种子。肖霞和肖嘉英在谈到自己的榜样时,表达的都是“向爸爸妈妈看齐!”

肖剑锋的深度实践,是“好人精神”在民间的自觉践行,是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时代的完美结合。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践的典型代表,也是带动全社会形成“好人风尚”的坚定的基层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