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正月初五,邵阳火车站,正值春运高峰期,人来人往。除了工作人员外,一批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也在忙碌地为需要帮忙的旅客购票取票、搬运行李、维持秩序……
这些志愿者来自我市12个社会组织,由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统一协调管理。他们从2月1日以来轮流驻守在邵阳火车站,开展“益路让爱回家”志愿服务活动,为乘客提供全方位服务。
这是我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努力夯实基层基础,深化创建理念,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一个缩影。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我市积极搭建群众支持度高的参与平台,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在全市掀起了创建活动高潮。
文明创建
坚持为民利民惠民
文明,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养成。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我市从为民利民惠民角度出发,推出一系列措施,改善市政配套、城市形象、宜居程度、社会秩序、人文素质等。文明之风吹拂邵阳,从昔日的备受“吐槽”,到如今的“点赞”如潮,这是对邵阳创文以问题为导向、以民生为根本的最佳注脚。
政务环境在优化:市民拨打12345市民热线,一个电话就能办好各类需要政务部门处理或协调解决的问题;建成新的行政服务中心;2017年9月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8项。
法治环境在优化:我市不断深入推进“平安邵阳”创建工作,全市政法系统一手抓司法体制改革,一手抓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全力推动平安邵阳、法治邵阳建设。通过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一步净化了我市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市场环境在优化:2017年6月以来,根据《邵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市场环境建设文明创建工作实际,我市成立了市场环境建设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人文环境在优化:积极抓好群众文化体育阵地建设。投资16亿元,建设了“五馆一院两中心”和桃花体育中心片区,对原有的文化场馆进行了全面修缮,免费向市民开放。大力推动县市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院、剧院、文化广场、农村广播“村村响”等阵地建设,完成了公益性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成功举办了邵阳市第五届道德模范暨“最美人物”颁奖典礼。今年,我市还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双十最美”评选表彰学习宣传活动,激发各行各业广大干部职工学习身边榜样,以实际行动支持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热情。
社会文化环境在优化:积极建设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目前,我市已全面实施中小学校硬件设施提质改造工程,落实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保障政策,新建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站3家。
生活环境在优化:积极抓好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城市灯化亮化工程、农贸市场提质改造工程、城区建筑“穿衣戴帽”工程等民生工程,高标准拓宽、油化、亮化、绿化、美化了一批城区主街道,改造小街小巷367条,新建和改造农贸市场42家、公厕569座,配套完善地下管网791公里,整治改造城中村100个,建成了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推动了建筑工地的规范化管理和文明交通的专项治理。
社会环境在优化:积极抓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新建慈善超市4家、助残服务点16个,全市所有社区均设立了法律援助站、社区警务室和市民法制学校,连续3年超额完成为民办实事指标任务,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大幅提升。
2017年11月10日至12月底,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坚持问题导向,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美化城区环境,推动城区科学化、精细化、网格化管理,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对城市环境的满意度。
生态环境在优化:通过开展声势浩大的“三边三区三年”“四边五年”绿色行动等创建活动,市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1.5%、3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城市绿化和环保方面的指标全面达标。近期,为保障邵阳环境空气质量达优,全市上下打响了“蓝天保卫战”。为保护青山绿水,我市的河长制也正在进一步推行中。
专项整治
强基固本助力创建
为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我市紧扣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日常督查和全省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相继组织开展了政务环境、网吧歌厅、校园周边环境、卫生秩序、“门前三包”、文明交通、车辆停放、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美化城市环境、优化公共秩序,让广大市民在创建中看到效果、得到实惠,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坚实的保障。
在网吧专项整治中,我市通过行业自律、加强执法和强化监管等方式规范网吧经营行为,净化网吧经营环境,引导网吧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坚决杜绝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上网,使未成年人上网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门前三包”专项整治中,对各类门店乱倒垃圾、乱堆杂物料、乱贴广告、出店经营等进行重点整治。对餐饮店乱倒污水、违规排放油烟等突出问题,通过加强巡查督促,落实惩戒措施,提高各类门店门前责任区域卫生管理水平,全面改善了城市环境。在车辆停放专项整治中,通过加强违规停车劝导处理,科学规划增设停车位、停车场,有效改善主次干道和小街小巷车辆乱停乱摆问题,提升城区车辆规范化停放水平。通过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实现了主要公共场所消防设施达到测评指标要求。通过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实现了主要公共场所食品药品的流通、管理达到测评指标要求。
厚植基层基础
文明之花绽放
这些着眼于夯实基层基础的创建活动,如涓涓细流,汇成文明之河,让邵阳文明之花灿烂绽放。
文明氛围正在逐步形成,文明意识正在深入人心。
今年春节,在广州工作的林勇文回到市区过年,在街头不时看到让他感到温暖的“礼让行人”一幕。他发现,跟往年回家看到的明显不一样,无论是在红旗路、宝庆路这样的交通主次干道上的斑马线,还是在一些支路街巷,机动车礼让行人的现象到处可见。这道亮丽、暖心的文明风景线,给林勇文和众多返乡的老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也是我市创建活动开展以来,随着创建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机动车驾驶员从被动到自觉,“礼让斑马线”在邵阳已成习惯,深入民心。
目前,在省志愿服务网络平台上,我市有68万多名注册志愿者、2120余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246支社区志愿者队伍、1600余名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民政、妇联、卫计、教育、环保、交警等部门和团体纷纷成立有专业服务特色的志愿服务组织。全省测评报告显示,我市“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群众满意度调查”等指标得分均超过90分,其中“文明行为”指标得分95.06,为近几年测评最高分。
基层基础的不断夯实,如同厚植了精神文明种子。如今,更多的文明种子正在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土壤中悄然洒下,精神文明之花也在邵阳市民的心坎上不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