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清:五大举措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发布时间:2019-02-20 17:40 来源:邵阳文明网 作者: 编辑:陈星

 自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全市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以来,双清区高度重视,始终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抓重点、攻难点、促亮点,真抓实干,在去年12月中央文明委实地测评环节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强化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政委,区委副书记、区长任指挥长,区委专职副书记任常务副指挥长,有关区级领导任副指挥长,全区49个部门和乡镇、街道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创建工作指挥部,按照“狠抓重点、主攻弱点、凸显亮点”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创建工作。二是强化投入保障。区委、区政府将文明城市建设列入区级财政预算,坚持以保障促建设、以保障促发展,2018年区本级投入专项资金500余万元;同时,鼓励单位投入、民间资本投入等多元投入模式,确保了创建活动的正常开展。三是配齐配强人员。从全区各单位抽调5名精干工作人员,同时从社会招考2名专职人员,全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扎实的创文办队伍。

二、注重方法,务求实效

一是强化督察考核,狠抓工作落实组建了由30人组成的创文工作专项督查组,分6个督查小组常态化开展创建督察,全年发出督办、交办函105份,严格按照一单四制要求抓整改落实。每季度召开创文工作点评会对创建工作进行分类考核排名,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奖罚兑现,充分发挥了督查考核在抓落实的“标尺”和“指航灯”作用。

二是构建共建机制务求创建实效。建立区级领导和区直部门联社区(村)共建机制,实施网格化管理,压实创文工作责任。43名区级领导、61个区直(辖)单位联点72个社区(村),联点单位在人、财、物上对联点社区给予支持,帮助社区(村)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重点解决了社区居民反映强烈的如“路不平、灯不亮、水不通”等民生问题50多个,以看得见的成效和变化赢得群众的支持。

三是强化典型示范,树立创建标杆。根据创文工作覆盖范围,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建设,分类打造了街道社区(村)、学校医院、商场超市、商业大街、主次干道、公园景点等22个示范点。聘请第三方专业公司对标测评验收,验收合格后采取现场经验介绍的方式组织各单位进行学习推广,形成部门联动、城乡联动对标创建的良好态势,夯实了创建的基础工作。

四是打造三大平台,助推未成建设。1.打造未成年人活动平台。一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宣传教育,做到价值观进教室、进课堂、进教材,入脑入心。以道德模范学习为抓手,深入开展新时代好少年、文明校园、文明家庭、身边好人等评选和宣传活动,学生文明素质和师德师风有了明显提升,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社会风气。另一方面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未成年人的文明养成教育入手,围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线集中开展了清明网上祭英烈、“传承红色基因”、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我们的节日”等活动。把学雷锋作为青少年道德实践的常态化内容,青少年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未成年人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逐步增强。2.打造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构建了以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为龙头,39所中小学和55个社区心理咨询室为基点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网络。与邵阳市红心林志愿者联合会合作,在全区39所中小学启动“心航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志愿服务项目”,组建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团队结对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团体心理辅导和个案咨询等心理健康教育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学校心理辅导专业化水平。3.打造家校合作共育平台。以未成年人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学校优教、家庭优育、社区优管”的育人新格局。发挥学校育人的主阵地作用,依托家长学校经常性开展家长课堂、亲子共读等活动加强德育教育。依托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的文化活动室、道德讲堂等8个功能室,组织开展“争当交通协管员”“核心价值观进社区宣讲活动”等特色鲜明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形成社会化、开放性的“育新人”格局。2018年,邵水桥社区被评为全省家庭教育示范点。

五是推进三大建设,弘扬雷锋精神1.推进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积极搭建大志愿服务框架,建立健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志愿服务组织网络,率先成立双清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各乡镇(街道)、重点行业系统成立志愿服务队17个,社区(村)、各单位成立志愿服务小分队75个,建立了以社区志愿者为支撑、党团员志愿者为骨干、学生志愿者为基础的志愿服务队伍,全区招募的各类志愿者3万余人。积极创新志愿服务回馈机制,为志愿者购买公益保险,建立健全志愿者兑换褒奖激励制度,使志愿服务渐成时代风尚。2.推进志愿服务阵地建设。全面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建设,让志愿服务“时时可为、事事可为,持之以恒”,全区在社区、学校、窗口单位、行业部门、商场超市、车站景点等按照“9有”标准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120多个,依托交警岗亭率先在人流量及车流量大的路口处建立3个学雷锋志愿服务驿站,志愿者常驻驿站开展文明劝导及便民服务等志愿服务工作。3.推进志愿服务品牌建设。注重把志愿服务的重点放在基层,放在为民解困上,在城乡社区广泛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群众、残疾人等“四关爱”活动,同时围绕环保、文化、法律、消防和医疗卫生等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次,为5万多人次提供了帮助,逐步建立了“保卫蓝天”“挽救婚姻”“关爱贫困学生”等志愿服务品牌,募集助学资金200余万元,为农民工追薪维权挽回损失180多万元,帮助70多个家庭破镜重圆。2018年,双清区肖家排社区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服务社区”。

(双清区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