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心铸魂立壮志——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系列报道之一

发布时间:2025-04-11 15:16 来源:邵阳日报 作者:欧阳德珍 杨轩 何洋 颜立梅 编辑:李碧玉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创造性开展“爱润邵蕾”“八礼四仪”等教育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展示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优秀做法,“文明邵阳”将陆续推介部分学校的典型做法与经验。

人间芳菲四月天。在市二中,以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校园创建为主题的公益广告,以及彰显“君子文化”的宣传橱窗、标识标牌、景观小品随处可见。这些元素养眼润心,既凸显校园文化底蕴,又展现出学校德育工作的“亲和力”。市二中的举措,正是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途径、新方法,构建家校社一体、线上线下联动、各级各部门共建的全环境育人模式,推动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红色教育

砥砺爱国报国壮志

3月28日,双清区龙须塘小学组织百余名师生前往姚喆将军故居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少先队员们在将军铜像前庄严宣誓,立志传承革命精神,报效祖国。4月1日,大祥一中开展“缅怀先烈志 共铸中华魂”清明祭英烈主题教育活动。4月3日,我市在市烈士纪念园举行“我们的节日·清明”暨“赓续·清明祭英烈”“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文明实践活动......通过沉浸式红色教育,我市不断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

清明时节,邵阳各地纷纷开展缅怀先烈活动。一次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一堂堂"行走的思政课",将红色火种、革命精神与文明新风播种进千千万万未成年人心中。

“革命烈士非常伟大。”市二中学生朱昱莹说:“作为学生,我要学习他们的精神,追寻他们的足迹,发奋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

市三中实施“红色教育立德树人”工程,打造红色校园文化,开展“开学第一课”“国旗下讲话”、红歌合唱比赛、观看红色影片、讲述红色故事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自觉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坚定不移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近年来,我市各学校将理想信念教育、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和全民国防教育融入“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去年,全市学校创新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雷锋志愿服务、红色教育研学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1.5万余场次,近4万名学生赴韶山开展红色研学。各学校还结合实际,创新推出一系列特色德育活动,隆回二中的《实行“三色”教育,促进身心发展》、市汇江学校的《我爱家乡我爱邵阳》等7个主题教育活动被省教育厅评为“优秀德育主题教育活动”。

思政课堂

夯实理想信念根基


隆回县草原学校开展跳竹竿舞传承非遗文化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提出,“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办好、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我市各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四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重要内容,不断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市二中以“议题式教学”优化思政课教学,开发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大中小学同上思政课”等系列精品课,大力推行学科课程与德育课相融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五个一”德育短课程体系,即每周一歌、每周一典、每周一评、每周一诵、每周一课(主题班会),让思政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学生心田。学校还通过成人礼等活动,弘扬君子文化,培养君子人格,塑造德育特色名片。该校教师李艳平编撰的《心语成卷》,以23万字记录其班主任德育故事,成为学校的德育范本。

市三中一方面发挥语文、历史、政治等思政课程的育人“主阵地”作用,另一方面深入挖掘其它学科中的红色元素,让每堂课都成为兼具深度、广度与温度的红色育人平台。

北塔区北塔小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校教学的全过程,编写“三爱”德育校本教材,每周设一节相关课程。同时,该校设立“红领巾监督岗”“红领巾广播站”,每学期评比文明班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市四中积极推动德育队伍建设,广泛动员德育干部、班主任、学生班干部、家长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切实落实 “人人都是德育师”理念。

同时,我市各学校拓展“行走的思政课”,构建社会育人大格局,将思政教育从“字面”转向“地面”。各学校运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旧址等红色教育资源,广泛开展研学实践,传承红色基因。大祥一中将“行走的思政课”纳入德育体系,通过建立校外红色教育基地,开发《邵阳红色记忆》校本课程,让爱国主义教育可触可感。

文明实践

培育核心价值观念


双清区中河街小学组织学生走访慰问独居老人。

我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博物馆等场馆场所,开展红色精神、党的创新理论、文明知识、传统文化等宣传宣讲及“劳动美”社会实践、“小手拉大手 文明一起走”“小小志愿者”等文明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价值观,养成良好品德。

双清区龙须塘小学组织学生参与垃圾分类进社区、“同植青绿 共建家园”植树、社区环境卫生清扫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把尊老孝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与日常教学,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学校爱心小分队的师生们常到高崇山镇金银村唐有云老人家开展“尊老孝亲”公益活动,让爱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现代社会重要价值观。北塔区北塔小学以“诚信”为主题开展系列教育活动。该校校长李结粮表示:“希望借此活动在学生心中种下诚信的种子,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诚实守信,成为有担当之人。”

双清区志成学校坚持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二月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教育实践活动;三月学雷锋活动;四月清明祭奠英烈活动;五月劳动实践活动等。同时,该校每年开展“开笔礼”、六一汇演、文明劝导等活动,把德育贯穿教育各层面、各环节。

我市各学校重视以实践教育培育时代新人,每年三月,引导学生知雷锋、爱雷锋、学雷锋、践行雷锋精神,弘扬文明美德,宣传文明理念;每年寒暑假,通过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传播文明风尚,让孩子们在假期休闲中接受道德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