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帮户亲帮亲 互助脱贫奔小康 | 大学教授为村小捐款30万元,让乡村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发布时间:2019-05-10 17:17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记者 丁鹏志 通讯员 肖鹰 编辑:陈星


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办好村小学更是一种扶贫。从邵阳市隆回县南岳庙镇洪底村(现新家桥村)走出去的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肖条军,在回老家探亲期间听闻村小要翻新,他慷慨捐款30万元用于改善小学办学条件,“只有知识才能助乡村的孩子走的更远”。

如今,新的洪底小学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多媒体教室、科学实验室、音乐室、图书室……一应俱全,180余名乡村孩子也用上了与城里一样的设施设备。

捐款30万元改善乡村小学教学条件

南岳庙镇洪底小学始建于1972年,覆盖了洪底村、三板桥村、蓄鱼塘村等三个村的教育教学任务。“之前的学校是一栋两层楼的教学楼,很多设施设备都已老化。”该校校长胡芳广告诉记者,“因教师资源紧张和条件原因,以前最差的时候学校仅3名正式教师,还要另请代课教师才能满足教学需求。由于教学条件比较艰苦,代课教师的流动性较大,导致部分学生流失,学校最少的时候只有105名学生。”

2014年暑假,肖条军回家探亲时在学校看完一圈后,特意跑到了胡芳广的家中,跟他说起学校的情况。“当时肖条军就跟我说了他的想法,想捐款帮助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胡芳广说,“2016年学校被纳入县里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肖条军当即决定捐款30万元用于改善教师教学条件和学校设施设备。”

“我的家就在学校下面,这里也是我的母校,以前回来的时候我都会来学校看看。当看到这里教学条件的我就会联想到自己当年的困苦求学之路,那时候就有过为家乡教育事业做点什么的想法。”肖条军告诉记者。

装备齐新农村小学崭露头角

肖条军说:“从长远角度来说,扶贫还是要先扶教育。没有教育,农村纯属务农或者外出打工也挣不了多少钱,只有知识才是改变山村孩子命运的唯一出路,因此能出点力就出点力,让乡村的孩子有更好的教育。”

如今,洪底小学一栋三层、九间教室的新教学楼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还配备了食堂。4月7日,记者在该校看到,每间教室均配备了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学校还设置了科学实验室、音乐室、图书室等专用教室,教师也都有了办公用房、电脑、办公桌椅等配套设施。

“以前好多教师不愿意来这里,现在有教师会主动提出要过来。”胡芳广说,学校教学条件提升了,教师和学生的队伍也扩大了。“现在我们有一至五年级五个班级,7名正式教师,在校学生也达到了185名,最远的学生家里离学校有4公里远。”

连锁效应带出爱心人士热心助学

“教育是民生工程、希望工程,治愚、治弱必兴教,扶贫、扶困先扶教育是脱贫致富的重要保证。”南岳庙镇中心校校长丁高山说,“肖条军与我是老同事了,以前都曾在沙子坪中学任教。他为人老实忠厚,也是贫寒学子出身,后来考研走了出去,现在在事业有成后不忘家乡教育,实属难得。”

“在肖条军的影响下,南岳庙镇也涌现出了一批助学的热心人士。”丁高山介绍,新家桥村爱心人士曾庆标捐助了3万元,用于成立“教师奖励基金”和改善贫困学生生活条件;新家桥村民肖晓梅捐款5000元为贫困学生改善生活条件;南岳庙镇中学的12名校友为母校捐赠了170套新课桌;太平村村民为太平小学捐送了三十余台电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