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这个地方以画为“钥”,助力学生阳光成长

发布时间:2025-03-19 17:08 来源:邵阳日报 作者:李熹珩 编辑:林玲

邵阳文明网讯  “老师很懂我,她把我这幅画想表达的情绪都分析出来了……”3月5日,学生小阳拿着寒假作业中的苹果树,向邵阳市易慧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名师网络工作室主持人、大祥区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研员易慧茗表达感谢。

图片

学生寒假画作。

这份特殊的寒假作业,正是大祥区教育局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大祥区教育局将绘画心理学深度融入教育体系,构建起“艺术表达+精准识别+科学干预+系统保障”的全链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筑牢坚实屏障。


特殊寒假作业

翻看孩子们的寒假作业,一幅幅极具特点的画作勾勒出全家福的模样。有的画面温馨和谐,一家人手拉手围坐在餐桌前,笑容满面,背后的太阳色调柔和。而另一幅画作中,家庭成员之间相隔较远。“这些细节悄然透露着孩子内心的情感状态,或者可能正经历着家庭关系的疏离或内心的孤独。”易慧茗介绍。

为何选择绘画心理学作为寒假作业形式?“绘画是潜意识的视觉投射。相比传统量表,它更能突破心理防御机制,尤其是适合低龄儿童。一幅画能投射出性格、情绪甚至家庭关系,这是书写难以替代的。这份作业打破传统书面表达的局限,以画为媒,以纸笔为载体,引领学生走进内心深处,探索潜意识。”易慧茗解释。

图片

学生寒假画作。

此次作业的主题是“画出2025年的全家福”。专家借助春节这一最具情感浓度的传统节日,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及心理状态。学生小阳在画“2025年的愿望树”时,画了一棵苹果树。在绘画心理学中,苹果树上的苹果代表着“目标”。小阳在画面中用文字描述了自己的愿望:考试95分以上、少玩手机、收到蜘蛛侠手办……

“这份作业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它将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潜藏在心底的期待,通过画笔清晰地呈现在心理辅导老师和家长眼前。”易慧茗说。

探索画中奥秘

“看画识人”是大祥区易慧茗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成员们的一项拿手本领。

开学之际,该工作室的成员们运用专业的绘画心理学知识,对每一幅画的构图、色彩、线条等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如果一幅画里出现1个预警因子,则提示我们需要留意这名学生;如有2个预警因子,则需要结合量表进一步评估;一旦有3个及以上预警因子,我们需要立即与该生访谈,并根据量表结果决定是否转介专业机构。”易慧茗说。

“以色彩为例,过度使用黑色、灰色的孩子,往往内心世界较为压抑;画面线条杂乱无章,可能暗示着孩子当下情绪的烦躁不安。”该工作室老师胡婵娟在分析学生小婷的作业时,发现她在多幅画中存在画面偏小,人物五官描绘十分模糊且缺乏生气、线条反复涂抹较多等情况,冷色调及灰暗色调使用率高。结合以上情况,胡婵娟判断小婷可能有较为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性格也比较自卑、内向,需要马上为她进行量表测评并开展个体心理辅导。

就这样,一份份学生作业在老师们的专业解读下,转化为详实的心理健康档案,为后续的辅导干预提供了专业依据。

“一生一策”帮扶图片

心理学教师与学生共读心理学书籍。

基于分析结果,大祥区迅速启动“一生一策”的个性化辅导机制。

据该工作室成员介绍,学生小婷因画作中透露出自卑内向,被迅速纳入心理辅导。该工作室成员第一时间与其家长联系沟通后,家长开始有意识地关注小婷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学校老师特意安排她担任小组长,帮忙收发作业,还让性格比较开朗的同学与她同桌,让小婷在发挥自身细心优势的过程中,逐渐收获自信。同时,学校心理咨询室也为她敞开大门,心理老师运用绘画技术、沙盘游戏治疗技术等方式,引导她重新认识自己,慢慢改变消极的自我认知。

学生小辉,在绘画心理寒假特色作业“2025年我最想改变的是……”中,画出了父母吵架的场景。工作室成员与小辉沟通交流后发现,原因是父母频繁争吵所带来的心理创伤。针对这一情况,学校一方面为小辉安排心理辅导老师,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他正确看待家庭关系;另一方面,联合大祥区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对小辉的父母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让他们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深远影响,改善夫妻关系。

全面系统推进

为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学生成长始终,大祥区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网络。

在师资培训方面,结合《2024-2025年大祥区跨校际联合教研活动》,由易慧茗为大祥区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及该工作室成员授课,全方位提升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在此基础上,还邀请全国知名的绘画心理学技术专家为该活动开展督导。如今,许多老师能够熟练运用绘画心理分析技术洞察学生心理,及时给予帮助。

课程建设上,大祥区各学校严格按照省市级文件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课列为必修课排入课表,保证每两周至少有一课时的心理课程。同时,各学校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了以绘画心理分析为特色的校本教材。在课堂上,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绘画创作不断探索自我、理解他人,心理素养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升。

辖区内各中小学也将心理健康元素融入校园生活:心理咨询室都配备了专业的绘画心理分析工具;宣传栏定期展示学生优秀的绘画心理作品,并附上专家点评,以这种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每年还会定期举办心理文化周等活动,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内心世界,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校园心理氛围。

今年春季学期开学前,大祥区西直街小学就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该校将心理咨询室更名为“心语树屋”,心理咨询师也有了“守护者”“丫丫老师”等亲切的称呼;开放时间定在工作日12:30至13:30,避开了学生出入高峰,充分保障咨询的私密性;推行预约制度,为每位学生建立专属档案,家校携手,共同追踪记录辅导情况。该校还针对留守儿童、六年级面临升学压力的学生、一年级刚入学的新生等不同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团体辅导,在“5·25”心理健康周、“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还会组织大型主题团体辅导活动。心理课由专兼职教师每两周开展一次,各班级班主任也会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主题,精心设计多次心理主题班会活动。

近年来,大祥区教育局借助寒假作业反馈、心理普查和班主任日常观察等方式,精准筛查出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群体,有效降低了因心理问题导致的停学、休学以及自伤等事件的发生。据统计,2024年大祥区教育局共组织开展2起心理危机干预,学校层面开展了7起心理危机干预,涉及87名学生和6名教师。经过专业疏导,这些师生都能顺利回到学校,正常开展学习和教学工作。

接下来,大祥区教育局还计划定期开展心理普查,为每位学生建立“一生一档案”的心理健康成长档案,进一步加强医教协同合作,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并组织活动,实现家校共育。